李曉宇,中共黨員,河北張家口人,現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機車學院,17級博士生,主要開展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健康狀態研究。在過去的兩年半期間,他立足于動力電池健康狀態評估課題,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,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7篇,主持負責校級博士生課題,完成多項國家發明專利。曾獲得北京理工大學國家獎學金、優博育苗基金、特等學業獎學金、“優秀研究生標兵”等稱號。
天道酬勤 厚積薄發
對于李曉宇來說在過去的兩年多博士生活中,永不放棄成為他一直堅持科研的關鍵詞。
剛進入博士階段,李曉宇感到欣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未來科研的渴望。記得在入學一周后的上午,導師把他叫到辦公室討論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,期間提到動力電池健康狀態對電動汽車運行的重要意義,基于實驗室新能源汽車監測平臺大規模數據,希望他能將兩者結合對動力電池健康狀態進行深入綜合的研究。在明確了研究內容之后,李曉宇憑著碩士期間積累的專業基礎知識開始大量閱讀相關文獻,整理思路對研究難點提出解決方案,開始寫程序建模驗證思路,有時候在算法中遇到一個問題,每次調試都需要手動修改幾十次參數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他放棄了每一個周末和節假日,通宵達旦成了家常便飯。經過三個多月幾十個夜晚的努力,他終于找到并解決了算法中所存在的問題。程序完成后,他并沒有停下讓自己休息,而是把思路結果整理后和導師討論后,開始撰寫博士階段的第一篇SCI論文,文章前后修改了近30多次,然而文章投出去近四個月沒有審稿結果,然而他并沒有放棄不斷完善這項工作,功夫不負有心人,經過半年的時間相關成果最后發表在行業一區頂級期刊上,在不到半年時間里獲得了15次以上的引用,被評為高被引ESI文章并一直保持至今。
從博二開始,李曉宇在每學期開始之初就將為接下來的工作進行詳細安排,設定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的行動計劃,在完成過程中再次將工作內容細化并在執行中進行總結。這樣的行動計劃不僅僅運用在學術中,也運用在社會工作和日常生活中。他經常反復告誡自己天道酬勤,年輕的時候多努力一點讓自己的未來走的更遠一點。
學研結合 快速成長
開闊視野 協同科研生活
在博二下學期時,盡管從發表文章和專利來看雖已達到博士畢業要求,但是他覺得僅僅為了畢業是不夠的,不能局限于現在的研究內容需要開闊眼界,開始有了出國聯陪的計劃。在海外期間,他為了擴寬研究領域,嘗試電動汽車其他方面相關研究,堅持每天12小時的高強度閱讀學習,為了保證原有博士課題動力電池健康狀態方向不受影響,他白天進行電動汽車安全管理方面的實驗研究,晚上推進博士課題。